4 月 19 日至 20 日,由长安大学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工程机械学院、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共同举办的“智能建造 Mini Camp 科创训练营”,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顺利落下帷幕。此次训练营为青年学子搭建了一个沉浸式的科创探索平台,让他们在 48 小时内充分展现了对建造领域硬科技创业的无限创想。
来自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智能制造、智能建造、土木、车辆、自动化、工业设计、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子信息、管理等专业的 31 位青年学子参与了此次训练营。他们组成了6 支跨专业混编团队,在“泛建造”赛道上各展所长,迸发创新火花。从百米高空塔筒裂缝修复到电梯安全监测,从居家安全智能预警系统到智能家居空间,营员们突破专业界限,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共同为建造领域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由长安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李院春、长安大学工程机械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系主任夏晓华、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实验室主任王刚锋、长安大学机器人协会和工程机械机器人队指导老师黄超雷、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总经理王曦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对各项目进行了严格评审,各奖项尘埃落定。「电梯质检系统」凭借其独特的创新视角和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斩获“最具洞察奖”;「智能火灾煤气预警系统」和「智泊停——一体化智能停车服务系统」两个项目,因其创新性和市场潜力,荣膺“最具潜力奖”。这些获奖项目不仅展示了青年学子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也为建造领域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路演结束后,李院春指出,本次活动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对接,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突破惯性思维,迈出创新第一步。她鼓励同学们既要深耕专业知识,筑牢事业根基,也要关注社会民生需求,解决真需求,走好创新创业之路。她强调,未来行业变革的主力军必定是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年轻一代。
参与培训营的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科创之旅永不止步。
机械工程专业同学赵昳蘅表示:“此次活动让我对新兴科技在各领域的应用有了新认知,也改观了我对创新创业的看法。训练营模式不同于常规上课,我和其他同学对创新创业接受度更高、兴趣更浓。XbotPark智能建造团队成员通过不同环节改善了我们的创业逻辑与思维,让创业贴近学生。相关负责人和孵化团队师兄的讲解为我们带来创业新思路,头脑风暴等环节助力完善创业技术方案。参与活动提升了我的能力、完善了创业思路,希望未来科技想法能在市场中绽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李博轩同学分享道:“这次活动让我在两天内收获了很多。和同学们合作交流,经历头脑风暴和调研后,我们在一个以往未曾深入考虑的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方案。在合作中,我体验到了分工协作的重要性,与他人交流时也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刘欣宇同学分享了从机器人队到科创营的成长感悟:“在机器人队的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将工程问题拆解为可落地的技术模块,以及秉持‘快速迭代’的硬核态度。在科创营中,我们跳出单纯的竞赛思维,关注真实场景中的痛点。例如,在电梯检修项目中,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风险高,现有自动化方案不完善,于是采用钢索探伤维护润滑一体化 + 多传感器融合物联网的思路,平衡精度与成本,这正是导师强调的‘工程师创新思维’。”
机械工程专业的王佳珅同学感慨道:“本次 Mini camp 让我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周末。在老师们的介绍和讲解下,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从最初队内天马行空的想法,到选定项目,再到完成路演,离不开老师们的细心点评和鼓励,也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合作。我们在其他队伍的分享中也获得了新的想法和思考。训练营的结营不是终点,而是我们以未来创业者身份深耕的起点。”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徐泽同学则表示:“XbotPark 智能建造 MiniCamp 训练营让我重新理解了创新的含义。好的创业不是追逐技术高度,而是寻找需求切面。在导师的耐心指导和前辈的经验分享下,我们在 48 小时内完成了创业思路,少走了很多弯路。这段经历不仅让我们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创业方案,更在心底种下了创业的种子,未来必将在市场中绽放光彩。”
此次智能建造 Mini Camp 科创训练营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长安大学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创新的平台,也为建造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这些青年学子将带着在训练营中收获的知识和经验,在未来的创新创业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推动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